常见文件翻译特点探析篇之: 利得税报税表

2018-01-26 竹叶 996
分享到:

随着离岸公司在全世界越来越普遍,区别于国内企业的相关的财务审计也流行了起来。就香港注册公司而言,每个课税年度都需要向香港税务局申报企业利得税。此时,有些企业因为性质原因或经营需要,出现了英文的利得税计算表。本文针对此类问题,提供了其翻译思路与相关模板。

j4.jpg

上图所示系一张利得税报税表原文。该报税表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国内的纳税申报表相似。但也有一些不同。让我们先从这类报税表的总体特点来看。

首先,正如我们在报表类业务介绍中提到的那样,这份利得税报税表也具有结构清晰的特点。主题内容由表格组成。金雨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渐渐发现,凡是报表类、统计报告类文件,均有喜用表格或表单格式的特征。这种可视化良好、数据规整的格式让人们有一目了然,主次分明的感觉,因此总是成为上述文件的表现首选。本文中,虽偶有出现解释性长句,但依然不影响良好的可读性。

因此,译员团队在翻译此类审计报表时,事先就应知道,常用的表格内容翻译技法在此比较适用,随即便可轻车熟路地将精力转向内容预览与具体的词句处理策略。

其次,审计术语/专用语也较多地出现在此类文档中,如税前利润、计税基期、应缴税款等。要注意的是,这类财务相关的术语往往会让翻译人员遇到认知上的危险。因为它们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但是常人又很少从专业的角度去深入了解过。例如税前利润,其实是指企业的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以及流转税后的利润,计算公式为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摊后的期间费用。它并不简单是收入减去成本,还要考虑如流转税等其他情况。

如果翻译人员想当然地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理解去处理遇到的专业概念,其实是不妥当的。即便在眼下的词汇处理中不出现谬误,也难免在误解术语的解释、支撑、引用等内容的处理上出现错误。只有怀着格物致知、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每一个遇到的专业词汇进行常规对比识记,找出中英对应关系的同时,深入剖析系统概念,才能在翻译经验的累计中,逐渐积累正确的知识基础。

就本例而言,我们能看到一些基本术语,选摘如下:

●PROFITS TAX COMPUTATION

●利得税计算表

●Profit before taxation

●税前利润

●Formation fee

●开办费

●Year of assessment

●课税年度

●Tax payable

●应缴税款

此时,空有正确的术语处理方式还不够。如果那样,译者就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被动处境。还应将理解继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无论是从客户的最终需求,还是从文件的根本功效出发,都要跳出语言翻译本身的限制,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比如为什么要做利得税计算表?除了上报有关部门,确保继续正常经营之外,该文件对企业本身的运作有没有辅助作用?这类格式/表述方法是否属于业界约定俗成,是否尚有不足之处?

可以说,只要翻译人员在处理具体项目时能带着上述问题,自然而然地就会转向下一个问题:我能为之做什么?有时候,行业经过了千锤百炼的内容成果未必会有继续改进的空间,但这一系列的主动思考,一定会让你收获更多。

以下是翻译选摘,权当利得税计算表模板,仅供参考:

j5.jpg

热门标签
客户案例 公司新闻 知识热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