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养猪技术也需要翻译?没错!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些看似很生僻冷门的行业,也逐渐走向了国际化道路。养猪技术,本身是其中比较传统的一类,但作为农业大国,我们有必要将成熟的畜牧技术与国外相关国家进行分享。为促进双边交流,养猪技术翻译应运而生。
本文以金雨近年来做过的一篇畜牧业协会的现代养猪技术报告翻译作为资料,重点探析相关词汇的翻译思路,以及双方文化在农业上的对应与区别之处。
中国的养猪技术,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在借鉴西方国家的现有经验,并在随后短短数十年间里,结合了现有实际情况,迅猛发展开来,逐渐成为可具有中国农业特色的人工养殖技术体系。在这六大技术体系(良种繁育技术、营养和饲养技术、生产管理技术、猪舍环境控制技术、疫病防治技术、主场环境保护技术)中,为了实现国际交流,以向全世界充分展现中国养猪业风采,系统而规范的翻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下面我们将结合若干具体实例,来阐述翻译可行性以及特点,并给出适当参考。
●联合育种或公司育种:组建超级育种核心群,利用遗传资源共享、扩大性能测定规模与统一遗传评估
●Joint Breeding or Breeding Companies: set up a super nucleus population, share genetic resources, large-scale of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genetic evaluation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出,养殖技术本身也是有一定深度的。它要求译者不仅要熟悉相关英语词汇,如育种(Breeding)等,而且还对相关知识背景有要求。从翻译本身对知识的通用要求来看,这固然是基本要领,但还应考虑畜牧养殖与生物学、遗传学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此时,我们应当在初步处理句子时就多问自己:此处的“遗传资源”,是养殖术语还是其他学科术语?如果援引了其他学科,语义上会不会在此出现偏差?
以上问题,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了概念之后,才能有清晰的答案。有时候,从上下文中能看到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或者替代说法;而有时候,则须译者遍寻资料,方有少许眉目。当然,从金雨对不同题材的翻译经验来看,若侥幸地期望上下文能给出足够的提示信息,而不愿花费大力气去系统地了解相应学科基础知识,怀着似懂非懂的态度去翻译,往往会处处受制,最终因为认知的缺失而寸步难行。就拿此份养猪技术报告来看,紧接着上面例句,就出现了如下内容:
●性能测定:超声波技术、种猪自动饲喂系统、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等
●Performance testing: Ultrasonic technology (B-mode ultrasound), Automatic feeding system (ACEMA, FIRE), Back fat thickness, Loin eye muscle area
以上是摘自文中对例句一中性能测试的进一步阐述(其实后文中还有不少扩展说明)。在这一句的阐述中,又出现了我们比较陌生的术语,对于一个没有事先做足功课的翻译人员来说,不仅不会得到性能测定这一概念的解释说明,还会遇到更多的全新概念。因此,只有在通览全文之后,带着问题熟悉一番相关资料知识,才是稳妥的养猪翻译方式。
另外,我们也可从中西文化差异方面,在养猪技术翻译时做出一些思考。猪,在西方的文化中,大多是带有神圣色彩的动物之一,退一步讲,即便只是普通生物,崇尚万物平等的西方人眼中的猪的地位恐怕也要比我们熟知的这一肮脏、愚蠢、低下的动物要高一些。因此,相关语言的适用对象上,英语就显得通用一些。例如下句:
●早期断奶日粮:三阶段(第1周、2-3周、3-5周)
●Early Weaning Diets: Three phase (First week, 2-3weeks, 3-5weeks)
如前所述,在国人的表达方法中,对于不同的主体,是有不同的对应说法的。例如人的繁殖叫生产、孕育,狗的繁殖就只能叫做产崽。但是英语往往一视同仁,因此,考虑到文化异同,我们并没有按照国人的习惯想当然地区别处理,而是将猪的“断奶”依然译成weaning, 将猪的饮食也译成了人的饮食说法diet。
以下选摘部分养猪翻译,仅供参考: